close











《〈台北京觀察站〉》




平等對待 相互感恩





【范疇】



 







大陸礦災若救出人來,受難者再驚魂未定,看到電視攝影鏡頭後的第一句話一定是 「感謝黨,感謝國務院,感謝人民」,不但感謝的對象一致,連感謝的次序都全國統一。猜想也有漏網之魚者,獲救後第一句話是 「我餓,我要喝水」 或「我的太太孩子呢,我想看他們」,只是被編輯的剪刀剪掉了。


鏡頭轉到台灣。北二高發生走山埋車,政府高官前往探視施救進度,正在山頭施救的工人遙遙看到電視攝影機的第一句話是 「看什麼看,有什麼好看,便當趕快送來啊」。


大陸赴港影星李連杰,創辦了慈善事業「壹基金」多年,青海舟曲大地震後,壹基金要捐出鉅款,官方堅持捐款必須通過官辦的紅十字總會處理,李連杰則堅持直捐。騎虎難下後,李連杰氣得公開宣布解散壹基金,官方震怒,最終是官方以「半官方」形式接管壹基金結案。只要發生災難,大陸官方的第一反應就是封鎖現場,不許任何民間團體未經批准進入災區,所有捐款都必須先「捐給官方」,由官方「統一」處理。


鏡頭再轉向台灣。921地震後,全台各地的慈濟義工靜悄悄地入駐現場,他們不需要任何人「批准」救災。民眾捐贈的財物,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所捐最終到了哪一位災民的手中,但是沒有一個人懷疑自己所捐到不了災民手中。


很明顯的,大陸的主流是「家長意識」,而台灣的主流是「公民意識」;前者的行為、價值是「威權」,後者的行為、價值是「平起平坐」。


兩岸之間今天存在的不可調和矛盾,本質是家長意識和公民意識之間、威權與平起平坐之間的衝突。這個落差不解決,真實的統一從何談起?


陳光標的行事風格,一半起於他的大陸本土經驗,行善不為人知的後果就是捐款下落不明,另一半不得不說就是他也還喜歡享受家長意識。前一半,台灣的有識之士能夠理解,後一半,台灣主流的公民意識無法接受。這點,陳光標不明白,他還真以為答案在金剛經中,因此開始讀起金剛經。


這點,陳雲林也不明白。他以為「做一個更稱職的大哥」、「大哥傾其所有照顧小弟」,就能搏得台灣人的認同。這當然不能說是陳雲林的問題,以他的人格特徵及親和力,若到台灣來參選必然票數不低。這是大陸官方體制文化下的問題,在那體制下,一層一層的森嚴威權,不可能容許任何個性脫序。


在大陸的網站上,經常看到氣憤的網民指責台灣人是「白眼狼」,說台灣人對ECFA的大陸方讓利照收,對大陸釋放出來的政治善意卻拒之門外。這是一種家長意識、大哥意識下的氣憤,完全可以理解。但他們不明白的是,弱方對強方善意的單方向「感激」,早已在台灣淡化,取而代之的是任何一方,不論強弱,對另一方的「感恩」。


平起平坐關係下的相互感恩,這種意識對大陸人是如此的陌生;這恐怕不是什麼經濟水準的問題,而是文化問題了。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,牽涉到人際接觸的服務業在大陸發達不起來;在人與人交往中,大陸文化的主流依然還是「上下關係」、「主從關係」或「照顧關係」、「伺候關係」,平等對待的中性服務角色難以生存。


北京至今還沒明白,任何家長式的姿態,都與台灣社會「驢頭對不上馬嘴」;他們還找不著和台灣打交道的「北」。


(作者深耕大陸多年,Taibeijing@gmail.com


2011-03-01/經濟日報/C10/經營管理】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yn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