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業務最前線/正向的顧客關係

  •  
  •  

    2017-12-14 06:43經濟日報 吳育宏

    很多時候我們說,某位優秀的客服人員把「顧客關係」處理得很好,不管各種性格的顧客、各種突發的狀況,交給他們都能逢凶化吉、迎刃而解。他們處理的是「與顧客的關係」嗎?

    其實,我倒感覺他們處理的是「與自己的關係」。

    我常在周末到住家附近的小餐館吃飯,那是一間不起眼的小店,但是用餐時段總是高朋滿座。起初我以為他們的菜單上有什麼「祕密武器」,直到我自己也不自覺一再光顧,我才了解到他們最吸引人的是「回來看老朋友」的感覺。

    不到40歲的中年男子是這家店的老闆,他給我的印象就是:人愈多愈有活力。有時候門外已經好幾組現場等位的客人,電話又一直進來,我從沒看過他出現不耐煩的表情。反倒是非常忙碌時,還可以看見他主動與店內員工開起小玩笑,我相信這是一種打氣的方式。

    有一次隨行朋友跟我說,他真是一位很能取悅顧客、取悅員工的好老闆。

    我同意的是,他的確很擅長把好心情散播給身邊的人。但是我持不同看法的是:「他取悅的只是顧客和員工嗎?」讓我們再想一想。

    如果服務人員真心在乎顧客的感受、用心對待顧客,他所得到的善意回應,鼓勵效果可能遠大於一切。就像這位老闆兼現場服務人員,從絡繹不絕和他寒暄的老顧客來看,我感覺他比較像在「家裡」招待朋友,而不是在「店裡」服務顧客。這種朋友關係,以及這種來自顧客真誠的讚美和肯定,我想是他樂此不疲的關鍵。

    同樣的行業、同樣的工作內容,我們都看過太多冷漠甚至沒有耐性的服務人員。不要說是尖峰時段,即使是普通的顧客互動,也常被處理得心驚膽戰。

    與其說他們不擅長處理「與顧客的關係」,我倒認為他們是沒有想清楚服務業的本質,沒有認真面對「與自己的關係」。

    不只是服務人員,身為別人的員工、部屬、主管、老闆、客戶或供應商,我們都希望在工作上獲得尊重和成就感。

    然而它們是從「外在環境」爭取而來的嗎?我不這麼認為。

    如果我們抱持正確的價觀和工作態度,這些無價的報酬和回饋就水到渠成。表面看來,服務人員在處理與顧客的關係,其實他們處理的是與自己的關係。

    (作者是台灣B2B業務行銷專家,本專欄每周四刊登)

   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ynton 的頭像
    synton

    synton的部落格

    syn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