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管理講堂/寵辱不驚 領導者修煉之道

2016-08-09 05:19 經濟日報 ▉張威龍

現代人的生活很累,時常不堪重負。為什麼社會不斷發展,而人的負荷卻更重,精神愈空虛,思想異常浮躁?社會發展的一個缺點就是造成人與自然的日益分離,人類以犧牲自然為代價,其結果便是陷於世俗的泥淖而無法自拔,追逐於外在的禮法與物慾而不知麼是真正的美。

企業的競爭,除了外部也包含內部。內部同仁間,金錢的誘惑、權力的紛爭、宦海的沉浮讓人殫心竭慮。企業外部競爭則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,想盡各種策略或方案。然而,各種是非、成敗、得失都讓人或喜、或悲、或驚、或憂、或懼,一旦所欲難以實現、所想難以成功,就會感到失落、抑鬱。

世人認為受到別人的寵敬、稱羨等都屬樂事,因此受到上層的器重、提拔或別人的讚賞的時候,會心情愉快。至於受到侮辱、降調,降級、誣蔑、甚至人身攻訐等對待,則令人失意不快,感覺丟臉。所以世人莫不趨高而避下,求寵而遠辱。

由於這種得失心的作祟,於是得之也驚,失之也驚,都會造成心理上的波動。聖人則「受其寵,不以得之為喜。加其辱,不以失之為憂」。這就叫做寵辱不驚。

道德經:「寵為上,辱為下;得之若驚,失之若驚,是為寵辱若驚」。領導者如何能修到寵辱不驚?

首先要明因識果:凡事必有因,苦因得苦果,甜因得甜果。受辱、受寵皆有因。有今因,有前因。受辱時,若明因識果,心不動盪,就能平靜。得寵時,若明因果,更要謙虛慈心,反省檢討,做好本分。

其次是明世間虛幻:人生如戲,瞬刻消逝,有如水中月,鏡中花。寵與辱也隨時變幻,無常不實,得之不足喜,失之不足憂。失寵時想想,因為有得才有失,如無得也就無失了。因此得與失,非在事相上,乃在心境上。

接著要保持平常心:既知寵與辱,乃因果,就能明白上天的造就、磨煉,並參悟其中道理,時刻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。遇到寵辱時的起心動念,留意己之七情,喜怒哀樂憂恐驚,要保持中庸,保持平常心。對於得失順逆,要以真理化渡,順逆由心。

最後則要去除我相:眾生因對自己看得太重,故受寵也驚,受辱也驚。為何受寵時會歡喜,受辱時會難受?因有我,若別人受寵,則不歡喜,若別人受辱,也不覺難受。為何我受寵受罵,則有大反應?只因有我。

因此,寵辱不驚,是傑出的管理者起碼的素質要求,要時時修練,要注意不被外物累身,不要在外物的誘惑下胡作妄為。

此外,了解真正困擾我們的往往是患得患失的內心之憂,寵辱、得失,都不過是如同日升月落一般的自然法則,這正是「為無為」做到無妄為的前提和基礎,也是身處競爭劇烈變化莫測的環境中,企業管理者必須修練的課題。

只要說得對,做得正確,做得好,對人有益,對事業有益,那麼,即使自己不去抬自己的轎子,人家也自然會來顯明你的好處,肯定你的績效。

(作者是崇右技術學院教授,本專欄每周二刊登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yn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