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思考方塊/考核三件事

2018-03-06 00:04經濟日報 張俊鴻

看了電視劇「大秦帝國」及「三國演義」,心裡有個疑問,商鞅和諸葛亮在拜相之前到底有什麼績效可言?可是這兩人在歷史上確實都創造了非凡的功績。經思考,原來升遷主要不是看績效而是看潛能,這與一般常聽到職場人士的説法:「我績效不錯,為什麼升遷不是我呢?」並不相同。

曾經聽過一個有趣的故事,一個有智力障礙的小朋友到一個小學隨班附讀,老師想,這個小朋友雖然有智力障礙,但是成績太差也不好看,就暗示班上的其他小朋友可以給他參考答案。後來,成績出來了,這個智力障礙的同學考了100分,這下子老師尬了,不曉得如何向這位同學及其他同學的家長解釋。

這個故事凸顯了組織上的一種情境,如何確認績效來自於員工的能力與努力,而沒有其他取巧或不正當的因素。

再說一個故事,有一個資訊公司在網路產業景氣大好的一段時間,有幾個業務代表績效特別好,就升遷到了經理職位,沒想到,景氣一下滑,就發現這幾個經理能力實在不怎麼樣。

不過,都已經升到了經理職位,處理上就有一點棘手了。因為這幾個業務代表的績效並不是來自於個人或團隊的能力與努力,而是因為景氣好,客戶擴充產能所致。

因此,在組織裡,確定員工的績效與潛能是很重要的事,知識型的組織可藉由「三件事管理」來觀察與指導,所謂「三件事」,就是如期交件、事件及文件:

一、觀察交辦的任務、作業或專案是否如期交件,不管如期或不如期,都應檢討其過程與原因。

二、藉由研討、開會、活動等事件,來了解其想法及表達能

三、再由研擬會議紀錄、報告、學習心得、計畫、專案實錄等文件,來了解其思維模式及思考的條理性、周延性與開創性。

每一年度在評量員工成果時,應將態度(紀律)、績效及潛能綜合評量。觀察了許多年,一般而言,態度良好的員工,績效也不會太差。評量原則如下:「考績看態度,獎金看績效,升遷看潛能。」

將「三件事管理」納入考核表,藉由評量的設計,以養成良好的紀律,創造卓越的績效,培育員工的潛能為主要的指標,因為這是身為主管不可推卸的天職,年過完了,準備好了嗎?

(作者是資深資訊主管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ynton 的頭像
    synton

    synton的部落格

    syn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